<
m3n2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穿越考科举 > 第102节
    意思是,学生很容易有四种过失,而这四种过失,老师必须要知道。

    后面的内容则是:“人之学者,或失则多,或失则寡,或失则易,或失则止。”

    纪元背出,见教谕不说话,又继续背:“此四者,心之莫同也。知其心,然后究其实也。”

    意思就是,学生容易犯这四种错。

    一是学得太贪婪,二是学的太片面,三是太肤浅,四是过于自以为是。

    这四种错误老师必须知道,然后纠正错误。

    教谕微微点头,纪元却在思考,教谕这样说,是觉得他最近学得太多太肤浅,还是如何?

    谁料教谕却又道:“不是这些,是后一句。”

    后一句?

    “教也者,长善而救其失者也。”纪元再次背出。

    “意思呢?”

    “教育的意义,就是让学生们扬长避短,发挥自己的才能。”

    纪元说着,似乎有些明白教谕让他过来的意思了。

    教谕笑着让他坐下:“不错,看来《礼记》确实通读了。”

    方才都是在考究纪元学习情况。

    看来他自学的礼记,不仅学了,还掌握得不错。

    怪不得教谕明知丙等堂学到第十七章,却考他第十八章。

    不过教谕要说的,也不止这些。

    “是啊,做教育,自然要发挥你们的长处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五经里只差春秋,可有什么疑惑。”

    那太有了!

    纪元眼睛亮了。

    没记错的话,他们教谕也是举人吧?!

    教谕肯定懂。

    纪元蠢蠢欲动,想把羊毛捋到教谕身上。

    他笔记还在身上呢!

    教谕轻咳:“既然礼记学的不错,确实可以往下面学。”

    话还没说完,又听外面哼了一声。

    纪元仔细听才发现,方才的老者拄着拐杖,这才真正离开。

    啊?

    老者在偷听?

    为什么。

    教谕笑道:“方才那是咱们县学的春秋博士,也是县学夫子博士里,唯二的举人。”

    “你去寻寻他,说不定,他可以解答你的春秋疑问。”

    第39章

    第39章

    教《春秋》的博士?!

    还是举人?!

    纪元下意识起身。

    原来方才的茶, 是这个意思?

    不过春秋博士没喝。

    教谕让他不要慌,解释道:“听殷博士讲,你的礼记已经学得差不多, 上面的疑惑, 梁博士殷博士也都有解答。”

    “既然这样, 是可以来学春秋。”

    “要学, 就要有夫子,独学而无师,谁来解惑?”

    教谕虽然不怎么在县学,却对这里情况了如指掌。

    听说纪元学了礼记之后,心里便清楚他的想法,便抽空以喝茶的名义请了春秋博士。

    方才同老博士讲了纪元的情况。

    但老博士却不愿意。

    不是他不愿意私下教导, 而是觉得纪元学有四失,教谕不但不教导,反而揠苗助长。

    入县学才第二年,就想着学完五经。

    这不就是或多则是?

    所以, 那杯茶他才不喝。

    纪元过来后, 老博士上下打量, 就是在看纪元的神情。

    见他谦卑有度,不卑不亢,才在门口站了会。

    教谕自然知道,顺手考究纪元。

    也是让老博士知道,纪元确实通读了礼记,并非学得肤浅, 也并非贪婪, 更不会贪多嚼不烂。

    纪元没辜负教谕的期望,老博士故意出声, 算是表示暂时过关。

    听了教谕的解释,纪元这下明白,方才教谕让他背的,教也者,长善而救其失者也,到底是什么意思。

    原来他为学《春秋》苦恼,都被夫子博士们看在眼里。

    既如此,纪元也说了自己的打算:“实在感谢教谕费心,学生确实打算学春秋,若能赶上年底的升堂考,自然是最好的。”

    以往这些话,纪元只跟李廷钱飞浅浅说过。

    没做成的事不好多讲,只怕夸了口,回头再食言。

    现在跟教谕讲,便是知道教谕真心在为他们学生考虑。

    教谕也不意外,点头道:“那就要下苦功夫了,勤勉二字不用我提,但凡事也不能操之过急。”

    教谕慢悠悠说着,又道:“正荣县县城你逛过没?”

    不等纪元答,教谕继续道:“县学隔壁的安顺巷,有家卖茶叶的,你没事去逛逛。”

    这是什么意思?

    纪元满头疑问。

    要不然去看看?

    教谕说的话自有深意,上下想想,应该也跟春秋博士有关。

    这毕竟是私下的教学,老博士若愿意教,那他应该感恩戴德。

    不是随便一个学生,都有举人教学的。

    若不愿意,更是常理。

    纪元一想到自己那么多问题,都能得到解答,便浑身充满干劲。

    安顺巷,卖茶叶的

    他一定会去的!

    “去吧,先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纪元应下,再次谢过教谕。

    纪元虽然没怎么逛过县城,却也知道安顺巷就在县学附近。

    虽然在县城中间,却也算幽静,县学许多夫子就在这个巷子里住。

    走出县学,纪元才发现,他已经很久没有在这个时间出来,顶多在晚上的时候,跟好友同窗们一起在街上走走。

    其他时候,就连买书也是让书铺胖老板直接送到县学。

    想到这,纪元有些庆幸自己一直坚持锻炼,不然几年下来,真的成书呆子了。

    进了安顺巷,正好是饭点,各家炊烟升起,纪元到茶叶店的时候,店里老板也在吃饭。

    “你是县学的学生?来买茶叶?”

    纪元摇头,问道:“罗博士今日来了吗。”

    “看到了,他已经回家了。”茶叶店老板随口答。

    纪元要是问的话,茶叶店老板估计也会跟他说罗博士家里在哪。

    可这么贸贸然地问,实在不合适。

    明日再来吧。

    教谕既然指点,那就说明不好在县学跟老博士攀谈。

    只有等着跟罗博士亲自见面才好。

    也是,这种事只能秘密进行。

    否则就会像夫子博士们的问答时间一样,形成惯例。

    老博士跟房老夫子还不一样,他愿意教人,却不好打乱县学原本的进度。

    故而想要求罗博士教他,必须在县学外面见。

    这么想着,纪元干脆提前准备拜师的礼物,不管能不能成,东西要先备好。

    四月的天气,傍晚也是温暖的,纪元一连几日下课都在茶叶店等着。